查看原文
其他

道禾曾国俊老师在一土

玥雯&Sue 一土教育 2019-07-03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194 篇文章,来自「小月面对面」第 48 期:台湾道禾教育的创始人曾国俊先生到访一土,和一诺一起聊教育。


“曾国俊先生的话有让人安静的力量,听他谈古琴、茶道,就仿佛真的被庄重古朴的琴声和悦然柔和的茶香围绕;听他说‘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条河’,就如同真的置身于物我两忘的天地山水之间。”在听完曾先生和一诺、小月长达一下午的对话后,一土的一位老师由衷地感慨。

曾国俊,台湾道禾教育的创始人。22年前,出于一个父亲的爱,他为了自己女儿上幼儿园的问题,在台湾创办了道禾实验学校,坚持在华人文化中探索与生长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用曾先生的话说,这是“为了养一头牛,建了一个牧场。”22年过去了,这个“牧场”已阶段性成立了道禾教育实验学校、道禾书院、道禾六艺文化馆、教育研究院等,在传统文化领域越耕越深。同时,一个占地25000多平米的道禾三代私塾正在酝酿筹备之中。


“难以想象,在远不如现在传播迅速、思想开放的1996年的台湾,创办一所学校需要多大的勇气。”同样是为了自己孩子上学而创办一土学校的一诺说,“曾先生和道禾的故事对我们是特别大的激励。”


同样历尽创校的艰难,同样是探索根植于中国的教育,同样希望教育是孩子们和真实相遇,在心中留下生命印记——一土和道禾的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道禾的毕业生是什么样子的?

和传统学校相比,道禾的课堂很特殊。道禾以“现代书院式人文生态耕读学习村落”型态创设了校园空间,村里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书院;有木工土工、纤维、染织、造纸、制墨、制茶;有戏台、茶园、菜园、水稻田错落在林间。


“道禾求难、求慢、求拙、求少,一年只走一座山,一年只去一条河,24个节气就能拜访这山水24次。道禾的孩子小学毕业要独自爬上台湾海拔3952多公尺的玉山,领取人生的第一张毕业证书。初中毕业需要背上三十多公斤的行囊,以十天走2500-3500公尺高山,横渡台湾的心脏,领初中毕业证书。高中全班同学则用三年的时间合力造一条能容纳20人的船,然后坐着自己造的这艘船出海,这就是我们的‘山海关’课程。”曾先生说,“这些都将成为孩子们的生命印记。”

 

也许你会说,道禾的课程似乎太理想化、太注重人文艺术和美学,道禾的课程体系到底是怎么样的?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如何能和现代社会接轨?


面对这两个极度“高频”的问题,曾先生如数家珍般聊起了道禾的课程和毕业生形象。

 

“道禾的物理、化学、外语等课程,一门也不少,要求达到的大纲内容一样也不会落下。但是应付考试的内容,我们在高中前尽量少做。同样是数学课,道禾的数学课可能是教孩子盖房子,可能是让孩子们做手工折纸和装帧;同样是语文课,孩子却能从‘剖竹子’这件事中真正体会到‘势如破竹’的含义,能在豆腐工坊的磨浆中体会到‘磨心’。在道禾,学习是生命的体会,是和真实生活的相遇。考试只是检视老师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检视孩子。孩子如果成绩不好,一定是老师的教法、家庭环境等方面出了问题。”

 从1996年到现在,曾先生和他一手创办的道禾已经送走了好几届毕业生,聊起道禾的毕业生,曾先生说,道禾毕业的孩子毕业去向很多元,有继续在台湾或出国升学,约各半数,且都能申请世界百大名校,也有高中毕业后就协助家业的,但一个重要的共同点是“遵循自己的内心”。

 

“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个喜欢烹饪的大男孩,从小就喜欢做饭,追星的对象也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米其林主厨。从道禾毕业后,他考上了台湾最好的烹饪专业,最近即将去法国深造,我相信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会弹古琴的米其林主厨。”曾先生说。


踩稳文化底蕴,往前走一步

几乎每个在中国的国际学校都称自己在做重视传统文化和国际化接轨的教育,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不是‘神神叨叨’的东西,更不是外国人所认为的符号化的、唐人街式的文化。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但重视传统文化不代表着要复古、保守,我们应该过好当下具有文化底蕴、兼具华人华文美学的现代生活。”曾先生认为。

 

“当我们不再以申请美国的学校为荣,能够自豪地输出我们的文化和教育,我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国,”曾先生如此去理解强国的意义。

 

那么,什么才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它包含了儒、释、道的精神,并兼具现代性、独特性、未来性。传统文化其实无处不在,它存在于颜色、空间、建筑、服装、经典、母语里,你能够听到、看到、碰触到。“乍听都懂,很多心境要随着成长阅历的丰富才会体会,这些都在真实的生命遭遇中。

 

而什么是国际化呢?能了解自己,能喜欢和肯定自己,能做自己,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及逻辑说自己的事情,这就是国际化。越认识自己就越能肯定别人,文化高傲和民族主义其实是有碍于国际化的。”曾先生说。

好的教育,应该做好三件事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几乎成了“焦虑”的家长们趋之若鹜为孩子报各种课外班的最强大的诉求,当然也被炒作成了无数商机。而最近红极一时的印度电影“起跑线”也再次道出了无数中国家长的心声。那到底什么是起跑线?曾先生给出了他独到的解读。

 

“一个人发现自己的天赋,并让自己的天赋得到自由的那一天就叫做起跑点,在这个意义上,有的人可能很早就站在了起跑线上,有的人在30-40岁后,都未必能真正起跑”。

 

“只要你给孩子一点机会,他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发现孩子才是所有老师和家长需要投入精力的地方,”曾先生说。

 

在曾先生看来,好的教育应该做三件事:


  • 第一,让孩子找到真善美的生命的印记,不轻易跟随时尚流行,让生命越积越厚,永不归零、永不浪费、永不褪流行。

  • 第二,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唯一。努力发现孩子的天赋 ,让孩子天赋和能力被发现,被持续地支持,最终得到自由,走向自主学习、自我实现之路;

  • 第三,家庭是孩子第一个老师,第一所学校,决定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的是家长的视野、眼界和心量。


学校是教人的,只有人可以教育人,知识本身不能教育人

谈到全人教育,曾先生给大家做了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如果把教育比作左右手,左手是人文知识、是考试会考、看得见、可量化、可计算的;右手是经验知识,是看不见的、不可量化的,比如爱,和平、幽默、热情、跌倒后会爬起来的意志力、诚实、踏实、美的欣赏能力。 二者像搅麻花一样拧起来,那就叫做“全人教育”。但在当下的社会,左手好比“大象腿”,右手就像“牙签”。

 

这与一土常说的全人教育的“冰山”模型不谋而合。如果将个体比喻成“冰山”的话,知识和技能就像是浮出水面的那个部分,这部分是看得见、可量化的。但对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水面以下不可见、不可量化的那部分,包括在真实世界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处事经验、支撑一个灵魂最重要的性格力量,包括好奇心、坚韧和领导力等,而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人的“自我认知”。而在当下,大部分的教育都把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对于意义的探究这个特别宏大和深奥的话题给忽视掉了,然后把整个教育体验变成功利的追求冰山上的体验。

 

“学校是教人的,只有人可以教育人,知识本身不能教育人”,曾先生说。


后记:


同为历经艰辛的创业学校,一路走来,一土和道禾有着许多的共鸣,听着曾先生如今轻松而不失诙谐地谈起道禾曾经经历的困难,不禁心有戚戚焉。

 

道禾办学22年,在创校之初,老师和学生的数量是一样多的。初中时候,只有7个学生,但老师却有22位,“会‘烧’掉很多的钱和热情”。在最困难的时候,道禾曾被迫离开曾经的一个校园,在一个农场用集装箱改装成了一个学校,学生数量一下子从100多个掉到50多个。


印象最深刻的,是曾先生在分享时说的一句话,“在道禾、一土,家长能看到的问题都是显性的;而在很多学校,问题都是隐形的、看不见的。”

 

“决心需要勇气,但成就一件事需要众人努力。”的确,过去两年,一土在创校过程中经历的挑战和困难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但做回归本真的教育的初心不变,尽管校园不那么大,尽管我们也同样没能避开道禾在创校初期所面临的一切挑战,但每当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充满内驱力的学习、以及团队里每一个内心充盈的个体,一土人总能又给自己打满鸡血,继续前行。

 

真的应了曾先生的那句话,“做教育,需要有超人的勇气和不怕死的精神”,也借此机会特别感谢与一土一路走来的家长和来自全世界各个角落的朋友们,感谢你们对一土最大的支持,让“一土”这颗教育创新的种子终能在最开始的120平米的试验田破土、发芽,并且继续倔强地、顽强地生长。特别感动一土一位创校家长,同时也是北大附中道尔顿学院院长Spencer Fowler给我们说过的一句话,“一土让大家看到了教育的美丽和无限可能。”就算是给我们过去两年多的努力最大的褒奖。


作为台湾实验教育的先行者,曾先生说他真切亲历了台湾实验教育改革带来的变化。曾经的台湾教育也充满高度管制,国中小只有公立和私立两种选择,后中阶段也只有高中和高职两种选择,学习内容也必须以课纲为准。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享受到多元化的教育,部分县市慢慢开放了申请在家教育和公办民营学校。从2014年起,《高级中等以下教育阶段非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实施条例》、《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实施条例》和《公立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委托私人办理条例》(台湾“实验教育三法”)相继推出,让台湾的公立学校有更多弹性和空间导入实验教育,也让在家自学的个人或团体有了法律保障;学校经营走向多元化、特色化,开放办学权给更多机构及个人;家长有了更多的教育选择权。2015年左右,台湾才有12、13家实验型教育的学校,仅用了两年多,如今这个数字已经攀升到177家。2017年12月29日,台湾对“实验教育三法”进行了第一次大幅修法。


台湾的实验教育三法,对我们是很好的借鉴——在改革的同时,允许优秀的社会资源进入教育,作为公立教育的补充和创新的前沿,给教育带来活力和动力。政府提供支持政策、环境和资源,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先进模式。

 

前路依旧漫长,未来,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前来浇水、种花、提供资源和支持,共建健康的中国教育生态和花园。


-  END  -


 推荐阅读 


一土有理想

大J对话小月:培养内心充盈的孩子,家长和学校可以做这些

这个学校让九岁的孩子写我是谁,结果...

一场嘉年华真抵得上一场期末考?

一土2018秋季招生申请已开启,北京开放年级K-G5,广州开放年级G1、G2,申请请戳阅读原文


如果您想分享自己对教育的见解和心得,

请给邮箱 tougao@etuschool.org 投稿。


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